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responsiveness的兩個層面

目前在responsiveness的部分
會再探討它的兩個層面:

(1) internal responsiveness: 內在反應性
主要是指一個評估工具,在經過一段預定時間後,能測量到變化的能力.
常用的一個方法:
在運用確定有療效的治療方法於臨床隨機試驗(RCT)的情況下,
某一個評估工具在個案治療一段時間後,能測量到個案分數改變的能力.
(2) external responsivness: 外在反應性
主要反映一個評估工具,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所測得的變化量,
與另一個參考評估工具所測得的變化量的相關程度.
驗證external responsiveness的動機有兩個:
a. 如果所檢驗的評估工具的變化量,
與參考的評估工具(標準)的變化量有強烈相關,
就表示它與定為標準的評估工具有不相上下的反應性,
則這個評估工具就可用來取代參考的評估工具.
b. 參考評估工具的變化量可被視為代表病人情況改變的一個可接受指標
此處所說的可接受指標,即臨床上治療師認為有意義和重要的一個改變量.
所以,如果參考的評估工具能測得代表病人情況改變的改變量,
而我們所驗證的評估工具的改變量又與以上所提的改變量有關,
則代表我們所驗證的評估工具也能測到臨床上一個有意義的變化量.

目前會以b的觀點來進一步探討Balance CAT的external responsiveness,
感想: 怎麼想到的?這些探討responsiveness的方法,so brilliant!

1 則留言:

  1. knowledge is power!
    The more research you do, the more knowledge (power) you get!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