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師討論整理的小兒論文
目前作最多的還是關於評估工具的心理計量驗證或發展
一方面這算是比較容易發論文的一種研究
而且療效方面的研究
則有太多組合需要驗證(個案/年紀/嚴重程度/劑量)
另一方面
評估工具方面的研究是屬於基礎研究
若沒有心理計量良好的評估工具
療效驗證的證據可能不夠有力
就像沒有打好地基
要建起高樓
可能空有外表
但不牢固
目前國內漸漸開始發展自己的小兒評估工具
當然一開始或許先從驗證英翻中後的評估工具開始
但是有很多時候
"文化差異"還是"英翻中"評估工具的一個限制
而自己發展評估工具
我認為需對所適用的那個族群
或所評估的領域有一定的了解
所以可能會花一些時間
現有的評估工具可能有的優缺點
可以怎麼改善
以因應目前臨床的需求
也都需花一些時間
original version--->short form--->CAT / item pool developing
自己未來有機會
應該也會跟著老師的模式去試著改善一些小兒評估工具
looks good!
回覆刪除you may need to highlight some main points for the 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