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關於ADHD執行功能評量之發展

昨天參加了一個關於ADHD非藥物處遇/執行功能/腦波回饋注意力訓練的工作坊。
主辦單位是一個心理治療所,
因為這個心理治療所的所長使用腦波回饋訓練ADHD,
在想要推廣的情況下,辦了這個工作坊。
關於以腦波回饋訓練ADHD的相關論文如下:

這個工作坊還邀請中山醫學大學的李宏鎰教授講授關於ADHD執行功能的理論基礎與訓練。
李教授的演講中提及:常用的ADHD執行功能評估工具包含:停止作業(stop signal task)、Go/No go task,及Delay Task (Temporal Discounting Task),其中他認為最好的工具為:停止作業。儘管如此,仍覺得這個工具可能無法完整描述ADHD的執行功能。
李教授認為現今最能完整描述ADHD執行功能的理論架構是Dr. Thomas E. Brown提出的6因子架構:














目前Dr. Brown有一本新書(A New Understanding of ADHD in Children and Adults: Executive Function Impairments)問世,對於這個理論架構有相關之描述。
李教授希望未來有人可根據這個理論發展相關之執行功能評估工具。
我想,或許「ADHD執行功能工具之發展」是之後博後可深入研究之議題。

就我所知,目前國內研究ADHD執行功能的專家/研究團隊包括:
阮啟弘教授:根據「停止作業」實驗典範,發展較適用於兒童的版本,評估兒童之「衝動抑制(inhibition control)(可視為執行功能向度之一),未來目標為:將此工具作為ADHD之篩選工具。
高淑芬醫師: 採用Cantab當中的執行功能測驗,以探究ADHD是否有執行功能之問題、藥物之療效驗證/比較,以及ADHD執行功能與學校功能或人際互動之相關。

目前這二個團隊所做的研究,跟我們研究團隊不甚相同。也就是他們雖發展或使用可應用於ADHD的執行功能評估工具,但皆未進行這些工具應用於ADHD之心理計量特性驗證。
或許這是我們研究團隊之後可執行的研究方向:發展能完整評估ADHD執行功能之評估工具,並建立此工具應用於ADHD之心理計量特性證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