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3/12, 3/19寫作課堂記錄

寫作要點:

一、整體
1. 題目要與內容連貫。
(1) 題目為「一般的衛生教育之實施方式與缺失」,但內容提及職能治療的衛生教育方式。
(2) 標題為「估計個人能力與項目難度」,但內容為個人能力與項目難度之間的關係,沒有提及如何估計個人能力與項目難度。
(3) 標題為"Impact of stroke",但內容較多跟ADL有關的impact,可能其它段落主題"the impact of stroke and its consequence o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重複。另外,此段不一定要提及治療,把"impact"說清楚即可。
(4) 認知訪談之程序可不包含「個案人口學資料記錄」等描述(雖然未來要做)。
2, 寫作前需先確認「主要內容」為何較適當。如:介紹「羅序測驗模式」,首先應先介紹「羅序測驗模式」的「目的」、「功能」,即為何要以Rasch model來發展工具?此部份可列上次標題。

二、內容細節
1. 內容應先求完整,再求精簡。避免主詞不完整。
(1)透過衛生教育,個人與社會可以提昇對此健康議題的知識,並自主採行且維持促進健康的˙行為...=>「社會」可改為「社會大眾」,「並自行採行且維持促進健康的行為」應是指「個人」。
(2) 研究上,MDC值可作為一個閾值以驗證某一治療方法之療效,稱之為MDC比例 (MDC proportion)。=> 主詞不清楚,且以上並非MDC比例之定義,而MDC比例較晚才出現。
2. 臨床意義:先引用過去文獻,再提建議。如:「國小兒童注意力量表」的分量表不適用於比較個別分數差異,不能直接提出建議(如:將分量表施測個案二至三次再取其平均)。以上建議需先以過去文獻支持。
3.  以數據支持文字敘述,如:a wide variety of...。
4. 適當描述二群個案,如:9%-substantial good recovery; others: very little recovery (dichotomous分類法較不合適),因其比例並非各一半。
5. 避免過度推論結果,如:knowledge of accurate distinction of which pattern a patient may have would be beneficial for optimal rehabilitation outcome, 因結果並無法提供knowledge of accurate distinction,故無法作此結論。
6. 小心引用文獻(須引用最原始的文獻)。
7. 確認概念是否相等,如:length of stay in rehabilitation ward不一定等於rehabilitation dose。
8. 將細節寫清楚,如:項目發展小組(如指導老師),應可明確寫出小組成員有那些。
9. 用簡單的描述,如:informal care是指家庭成員對個案之照顧;formal care是指健康和社會相關之服務。可以直接作陳述,不一定要提出"formal care"及"informal care"二個名詞。

三、研究相關:
1. 為什麼中風個案對於副木之服務需求較少?
(1) 可能是因為相對於動作、認知和ADL訓練,副木是偶而才需要‧通常第一次製作副木就會教個案如何穿戴,可能隔一段時間才會再製作,所以服務需求較少。
(2) 另外,因為研究設計為請個案選出3項有需要的OT服務,所以可能有些項目是:個案覺得需要但因不能選擇,所以沒有入選。
(3) 中風個案可能能力偏高,但是因為inclusion criteria沒有加上嚴重程度之篩選,故題目還是保留「中風個案之自陳職能治療服務需求與滿意度」。
2. 認知訪談:
(1) 用來修改題目,非用來刪題。
(2) 訪談內容還可包含:請個案用自己的話來說項目的指導語。
(3) 精神分裂症個案之篩選:依認知程度/功能分層,亦可考慮「正向/負向症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