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注意力測驗開始前,新增一個「動作反應測驗」。之後再看個案的每次注意力分數時,此測驗的分數可作為對照(動作反應速度是否相同或增加)。
這個測驗主要是出現刺激物(方框),請病患看到後去點選,點了之後消失。(刺激出現次數可選擇:5次/10次/15次)
測驗開始時,先出現空白畫面, 等5秒後再出現方框(與目前C-SDMT方框大小相同),
因為要等病患把手放回桌面, 所以方框消失後5秒再出現下一個方框。
紀錄的是:病患看到刺激然後去點的反應時間。
因為要等病患把手放回桌面,
紀錄的是:病患看到刺激然後去點的反應時間。
以下圖示節選部分測驗之內容 :
正式測驗時,方框會出現5次。
之後方框會出現於螢幕右邊和左邊,也會有練習題,而正式測驗也會出現5次。
「無法排除動作的因素」意旨評估結果受到「動作能力」影響?還是其他?
回覆刪除是的。因為個案在執行C-SDMT task的同時,無法避免的也用到了visual-motor abilities。這是task的基本設計,所以不會做更改。加入「動作反應測驗」,是有個想法:或許個案作「C-SDMT」的平均每題反應時間除以「動作反應測驗」的平均每題反應時間也可以做為另一個指標,若要跟原始oral版的SDMT比較。
回覆刪除這個測驗目前可能先不加入(好像有點太複雜了)。跟佳苓討論的結果,以原來的形式施測個案(請他們以觸控的方式點選答案)。如果以健側手拿觸控筆觸控的結果還不錯(隨機測量誤差及練習效應小),就可以證明電腦版SDMT優於原始版(因為改用口語版,aphasia個案不適用)。如果施測結果不好,再去考量動作是否影響操作,進而影響到注意力的分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