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
1. 確認投稿期刊為何,以確定如何寫前言。如:投稿Autism相關期刊,可以不一定要寫Autism的主要特徵,但如果投稿復健方面的期刊,則可以保留此相關資訊。
2. 投稿:若論文題目提及評估工具,摘要的Introduction須介紹此評估工具及其優缺點。
3. 摘要:(1) Methods和Results的內容要相呼應。(2) 細節不一定要寫。
4. 研究假設:要明確寫出。如:探討autistic behaviors/individual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與parenting stress的關聯,應寫出假設autistic behaviors/individual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哪一個變項與parenting stress的相關較顯著/強烈。
5. 用字相同以連貫前後文。
6. 修改量表不用特別寫出要適用於哪一個國家,因為太侷限,且會有是否具代表性的問題。
7. 介紹評量的mode of administration時,優缺點都要提,即使自己的評量比較偏向另一種mode of administration。
8. 不用"it has been stated clearly that..."的寫法 (為多餘之陳述)。
9. 有時用users比clinicians範圍更廣。
10. 若內容有關於文獻搜尋,可將搜尋策略放至Appendix。
11. 研究執行流程可以圖表示。
12. 若製作量表有階段性之目的,如:收集個案有困難之IADL,若有信心可使用此量表,不見得需要驗證信效度。
13. 使用正確詞彙,如:信封非溝通設備。
14. 使用「部分」(中文)/"some"(英文)太過籠統,需寫出特定的(specific)的對象/物品。
15. 避免重複的敘述,如:因為粗心而不小心。。。
16. 中文論文:小心遺漏「之」,如:搜尋每行之國字「目」並刪除"之"。
17. 有些推論可能需要證據佐證,如:低年級因為不熟悉國字「目」而可能誤刪「月」,需要查閱低年級之實際作答測驗本才能確定是否真的可此情況,故不適合作此敘述。
18. 語句敘述盡量完整,如:...隨機測量誤差較大的原因可能在於分測驗之內容或設計"使得兒童容易混淆或採取策略作答"。
19. 狀聲詞可採取國字描述,若使用注音符號,可能不易閱讀。
20. 單複數之名詞及代名詞使用前後應一致。
21. 非強調的重點不用放太多的citation。
22. 若所介紹的內容有定義/分類,需給予適當之citation。所使用的定義應該與評估工具配對。研究設計上,也可探討分類各個層面各自的影響,以及交互作用的影響。
23. 重點在主題句中越早出現越好。
英文:
1. An RCT/ A randomzied controlled trial:An/A的使用應依據發音。
2. two "of" critical issues較two critical issues保守和完整。
3. To "understand" client's OT engagement,可改為To "assess" / "determine" client's OT engagement.
4. unpredictable: 太過主觀,可改為hardly predictable。
5. 小心使用"unique",因具有 「排他性」。
心理計量概念:
1. 收斂效度完整名稱:convergent construct validity。
2. 再測信度:施測結果一致之程度,且須在特質不變的情況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