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5/14, 21, 29論文寫作課堂紀錄

寫作相關:
1. 討論:先陳述結果,再提及意義。要注意首句與中間的內容是否不一致。
2. 討論:確認何為[重點]。如:BI-3不強調原本的題目是否具單向度,而是其餘2個新增概念的response是否具單向度。故不用特別討論過去BI單向度之驗證結果與目前之驗證結果相同或不同。
3. 少用代名詞,如:it is indicated改為These children...直接做描述。
4. 目的提及驗證心理計量特性之名稱,題目也要提及。
5. 寫作的內容要能互相呼應,如:舊的工具的缺點和新的工具的優點要能呼應。
6. 若無法驗證,不見得要提出。
7. 關於概念性的解釋和分類要一致,需有citation支持。其餘關於病患某些問題的描述,可以自己的角度解釋文獻。
8. 從病人的問題寫到評估工具的介紹,中間要提及評估的重要性。
9. 前言段落之排列:心理計量特性沒有驗證可能會有甚麼影響(驗證這些心理計量特性的rationale),與目的放在一起描述。
10. 須小心評斷有名的評估工具,因可能會引起愛用者之反感。
11. 不一定要提及使用的評估工具是中文版的(其他國家的人不一定有興趣)。
12. 評估工具之介紹:有些資訊,如:評估方式,不一定要放在當中。
13. 使用問卷收集個案之基本資料不一定要寫成使用"a brief demographic questionnaire"。
14. 若題目為電腦化測驗的發展,要提出電腦化測驗的優點。
15. 臨床意義如何撰寫,可以呼應所提心理計量特性的定義。
16. 若討論所提及的臨床意義有一樣的建議可留到最後再一起陳述。

Response letter回覆:
1. 先從「最困難」的意見開始回覆(練習自己判斷)。
2. 回覆時以"top-down"方式書寫,先就reviewer在意的議題開始寫(to the point)。
3. 思考是否需要就reviewer建議修改,如:reviewer建議以圖表示收案流程,但如果圖可呈現的意義有限,可以重新修改原本的敘述(使其更為清楚),不一定以圖呈現(告知reviewer為何不畫圖)。
4.  若reviewer的意見沒有使用評估工具之縮寫,則回覆中不要使用縮寫。
5. 如果因為reviewer沒有注意原本的稿件而提出一些問題,可於回覆時註明原本稿件有提,再呈現原來稿件中的敘述(要把reviewer當成reader)。

圖示:
1. 以不同形狀呈現不同group的個案,如:菱形為最終分析的個案,正方形為沒有分析的個案
2. 將drop out的原因(收案過程)置於流程圖的中央,結果(最終分析的個案)置於最後。

專業知識介紹:
1. "focus"! 少用專業名詞,以普通名詞解釋給初學/入門者。

統計:
1. item是否具有"unidimensionality",不是"construct"是否unidimensionality。
2. CFA/Rasch/Mokken analysis: 皆為comfirmatory的分析 (理論假設為"unidimensionality",之後再驗證)。
3. regression結果陳述:確定重點擺在modelling或是predictors,若解釋量很小,其數值多少就不一定是重點。

英文:
1.  陳述評估工具的優點、評估工具的介紹要用[現在式]。
2.  文獻回顧的結果陳述要用[過去式]。

書面資料:
1. 若文章段落提及圖,要呈現在書面的資料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