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自己閱讀IRT論文的瓶頸:
所學過的知識是片段的,沒有完整的架構。
如何改善:考慮用一本教科書把自己學過的知識整合起來,試著講給別人聽。
*未來可以應用IRT/CAT methodology的可能研究:
目前想到的是:以李柏森老師發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區自主能力測驗」完整版(45題)或精簡版(34題,Rasch validation)為題庫,發展CAT。
1. 量表介紹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區自主能力測驗」分成14個次量表,評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IADL(actual performance)(四點量表:4分:幾乎獨立完成,1分:完全需他人協助),主要填寫的人是治療師或照顧者。
2. 可能的缺點
看了這個測驗的題目,我覺得基本上題目的敘述可能有些問題,如:活動項目幾乎都加上「能/會」的敘述,像是:會使用電話或手機,能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若是加上了「能/會」,就比較像是測"ability",但其實這份量表主要想了解個案過去四週內IADL的從事狀況,所以測的應該是"actual performance"。
3, 可從事的分析和進一步發展的研究內容:
-是否有性別上的DIF(這個部分尚未檢驗),若有應納入CAT的計分
-量表是否是多向度的架構,如:可以分為二個部分(motor/cognition)
-將functional staging加入CAT的結果呈現(幾分到幾分代表在生活中獨立完成什麼IADL)
- CAT的心理計量特性分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