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兒童注意力量表」論文投稿「特殊教育學刊」所獲得的審查意見中,
有個建議是:探討重複測量之信度問題時,有哪些因素應納入統整考量?不同兒童(一般兒童vs. 臨床兒童)是否會呈現不同的再測穩定性?年齡會不會是影響變因之一?
因為目前的資料皆來自一般兒童,所以無法比較一般兒童與臨床兒童之再測信度。
但年齡的部份有三個不同的年齡族群(二、四和五年級),所以可以比較這三個年齡族群的再測信度。
如果年齡是影響再測信度之變因之一,則三個年級中至少有二個年齡族群的ICC之95% CI不會重疊。
分族群計算ICC之結果如下:
結果發現:三個年級於五個分量表及全量表的ICC值之95% CI皆有重疊,顯示不同年齡族群之再測一致性無顯著差異,即年齡不為影響「國小兒童注意力量表」再測一致性之變因。
然而,由表格中可發現:分配性注意力分量表於二年級和五年級的ICC值之95% CI重疊部分相當少 (僅有0.03),有顯著差異之趨勢。且相較於中高年級之ICC值 (0.71-0.75),低年級之ICC值只有0.33,顯示分配性注意力分量表於低年級使用時之再測一致性較低。另外,交替性注意力分量表於高年級使用之再測一致性也較中低年級低 (ICC=0.37)。雖然本研究之結果顯示國小兒童注意力量表之五個分量表及全量表於三個年齡族群使用時無顯著差異,但因交替性及分配性注意力分量表分別於高年級及低年級有較低之再測一致性,臨床或研究人員使用這二個量表時,仍須謹慎解釋不同年齡層之再測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