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這一個月心理實驗法之上課心得

上了一個月的心理實驗法了,
自己對於這堂課的想法,隨著每次上課不斷改變。
一開始是覺得新鮮,
第一次上心理系的課。
接下來是覺得課很重,
除了報告/考試,
還有老師隨時想到的課堂小作業。

後來我的想法變了,
覺得自己上這堂課是「賺到了」!
老師會在課堂上幫大家複習統計概念,
還教大家如何去理解這些統計概念 ,而非死背!

另外,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提的問題,
隨時激發著我們去思考「如何做研究」。
這星期二聽到的一個概念我覺得很受用!
老師請大家思考「人工化情境」的研究結果是否較不能應用在日常生活,
因為有些心理實驗的研究結果常被批評沒有「生態效度」。
後來老師提出:
有些時候,要得到一些「精準」的數據,必須是在「人工化情境」下得到,
而這些也會應用在日常生活。
像是:跟火箭發射相關的一些資訊,
可能是在模擬的情境下得到,才能應用到實際發射的情況。

這讓我思考關於「注意力」方面的評量,
有時候,希望評量到個案實際在日常生活的注意力缺陷,
所以,可能用一些日常生活相關的活動評估。
但是,這些評估是否能「精準」測量個案的注意力程度,
或者還摻雜很多不是注意力的因素影響個案的表現。
我想,可能還要再好好思量一下這些東西了!

1 則留言:

  1. looks great!
    通常越基礎的課程,越重要(影響層面越大)。
    只是通常大學部學生,難以體會!!
    這就要靠老師導引。。。

    回覆刪除